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特色课程 Characteristic Courses

秦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科考研学Day2

信息来源:道尔顿新华公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9-05-1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9-05-07)昨天下午,道尔顿初中部的同学们经过8公里的跋涉,来到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安定下来后,将展开为期三天的大熊猫野外生存环境的调查和研究。


走进保护站 体验科研人员的日常

在保护区里,同学们与驻守在保护站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吃住,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在保护站生活期间,吃的方面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大鱼大肉,但都很营养,为当地特色的饮食,并且可能是天气较冷,再加上需要徒步和科考,消耗的能量也大,所以同学们的胃口都更好了。吃完后,大家需要自己动手洗碗筷,床铺也都是自己整理,同学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这里,同学们零距离的体验、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日常生活工作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保护站内 同学们的早餐


保护站里只有简单的几排平房建筑物,这里没有购物商场,没有淋浴设备,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甚至连上个洗手间都只有简易的公共厕所。工作人员的生活很清苦,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靠山下的马匹驮运上山,科研人员如果想要购买一些生活物资,得先穿越森林徒步八公里,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外面的县城。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所有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围绕着秦岭的大熊猫来开展,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状态,进而保护它们,让这片生态环境更好的延续下去。从科研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一丝不苟、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只要心中有信念,再艰苦的环境也能克服。

学习架设红外线相机 期待大熊猫走入镜中

在保护区内,为了更好的监测野生大熊猫以及其他动物的活动状况,使用红外线相机记录、拍摄它们的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方式。
 
 
因为绝大部分动物,包括大熊猫在内,都是比较胆小的,非常怕人类,再加上还有些是夜行性动物,很难发现它们的影踪,所以需要通过使用红外线相机,架设在它们日常可能会出没的路段,来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我们科研人员就可以很好地研究这些动物是如何生活的,包括它们的生活规律、习惯爱好、饮食偏好等等,为科研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那么,我们的红外线相机需要架设在哪些地方,才更有可能记录到这些野生动物的活动呢?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梁启慧教授就告诉同学们,像包括有水源的地方,动物经常行走的路径,食物源附近都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地方。此外,放置的地方需要尽可能避免干扰,不要有太多树木、树叶的遮挡,放置太高或者太低也不行,高了拍不到,低了怕被动物破坏,而且选择2米到10米的可视区域是最好的。

目前,保护站通过安装这些设备,已经捕捉到很多野生动物的活动,包括野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斑羚、豹子、黑熊、黄鼠狼等动物都是比较容易拍到的。
 
 
了解了红外线相机的重要性,保护站工作人员还为同学们教授了红外线相机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随后,初中部同学们分成熊猫、羚牛、朱鹮三组来到森林中,在野生大熊猫可能出没的地方分别动手架设红外线相机。按照梁教授所说的,先选好位置,其次用捆绳把相机固定好,最后启动相机,进行相应的设置,启动自动抓拍功能。
 
 
好期待同学们架设好的相机能抓拍到大熊猫的珍贵照片!
 
 
 
影响野生大熊猫生存的五大因素 没有需求就没有猎杀

野生大熊猫是非常珍稀的,据最新的普查数据显示,秦岭野生成年大熊猫总数量是345只。野外生存本身就意味着条件的恶劣,然而还有不少人为的因素在严重影响着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态。未来,人类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给大熊猫一个更好的栖息环境,对我们来说,能够做到的又有哪些?对此,梁启慧教授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影响野生大熊猫生存的五大因素。
 
 
其一,也是最为严重的,就是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由于自然的原因,比如河流的阻隔,更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原因,比如人类的开垦、村庄、施工、道路等因素,致使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分割破碎化,以秦岭为例,目前秦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被分成了五块,每块栖息地内的大熊猫数量不一,最多的有200多只,少的则只有十来只、数只。栖息地内的大熊猫数量太少的话,会导致其种族繁衍出现问题,严重的话,则会灭绝。

其二,竹子开花。竹子开花,就意味着会长出种子,随后这些开花的竹子会死亡。而等到种子再发芽长大成竹林,则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没法为大熊猫提供足够的食物。此前,曾发生过竹林大面积的开花,严重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和繁殖。特别在当下,人类大范围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假如山上的竹子大面积开花,大熊猫要迁徙,必然要经过山下人类的生活区域,这对它的生存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大家都喜欢看到山花烂漫,但是作为大熊猫科研人员,其实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竹子开花。

其三,人类种植的一些植物,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空间。比如落叶松等植物,会大面积占据森林,将竹子的生长空间给侵占了,缺少食物的话,大熊猫自然就不会来,也缩减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还有一个来自人类的威胁就是偷猎。尽管当地相关部门、保护区工作人员对这一类行为严厉打击,但是依然难以杜绝,曾经一次清山行动就发现了4000多个下猎的陷阱套子、夹子,而且这些套子、夹子没有选择性,只要是动物踩上,就会对它们带来严重的伤残。此外,还有炸药、电枪、电网等捕猎行为都对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尽管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大幅减少,工作人员也在一直清除,但是却难以完全杜绝,清除过程中,有保护站工作人员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需求就没有猎杀,梁教授也呼吁同学们以后不要消费野生动物产品,要坚决抵制它们,并且也要把这些理念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传播。
 

其四,森林火灾也是非常严重的威胁。秦岭一带的森林落叶腐木堆积物非常多,天干物燥之时如果引发山火,后果不堪设想,烧掉的不仅是一片森林,大熊猫的家园也将付之一炬。

最后一种威胁,则来自“不怎么讲卫生”的大熊猫——寄生虫感染。因为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消化等原因,容易感染寄生虫。目前研究发现,野生大熊猫的寄生虫感染率是百分之百。本来大熊猫的消化吸收就不好,再加上寄生虫的感染、消耗它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会给它带来严重威胁。
 
 
其实,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活动对于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少去破坏大自然,为它们提供更多自然的生活空间,那么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探访保护区内居民 我们可以与野生大熊猫和谐共处

下午,同学们继续他们的科考研学课程,这一次,他们将走进保护区内原居民的生活场所,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作为经常偶遇野生大熊猫的幸运的他们,是如何做到与大熊猫和谐共处的。
 
 
据了解,在这个保护站内原有11户居民,后来因为保护大熊猫的缘故,原来传统的狩猎、挖药、砍伐树木等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已经不适合了,所以他们陆续搬迁,如今只剩下3户居民,而且他们也不是常住此地,只是季节性的居住。比如,适合养蜂的季节,收山茱萸和核桃的季节,他们会进山,其余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在县城周边居住,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交通更便利,更适合一家老小常年居住”。
 
 
现仍在这个保护站内居住的其中一户居民何大叔,他们家与大熊猫的渊源颇深,几乎家中每一个人都有过与大熊猫接触的经历,最传奇的一段故事是一只叫坪坪的大熊猫幼崽闯进了他们的家,何大叔的爸爸看这只幼崽好像生病了,并且缺乏食物,于是就将孙子的奶粉冲了一瓶给坪坪喂奶,这经典的一幕也被保护站工作人员拍摄下来,保存至今。回想家族几代人与大熊猫的故事,何大叔说其实也没什么,在他们心中就是“人与大熊猫共存”,彼此之间就像好朋友的关系,你从山上下来探访我们,那么我们就会好好相待,你要走了,我们会目送你平安回去。
 
 
对于何大叔家的这些故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围着何大叔问了许多问题,也从中得到了他们满意的答复。这一问一答之中,道尔顿学子们对于如何保护大自然,与野生大熊猫和谐共处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相信他们也会将这些理念传播、带给更多的人。
 
 
完成了一天的课程,同学们也将这些点滴记录到他们《秦岭自然之旅》的研学手册上。每一天的收获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对野生大熊猫有更多的认识,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是令人欣喜的,也是老师们感到欣慰的。


小学部:探秘熊猫谷、凉风垭 制作植物标本

 
相比初中部哥哥姐姐们今天丰富的研学活动课程安排,小学部五六年级今天的行程也非常有特色,他们上午前往熊猫谷探秘,在这里见到了被救助的野生大熊猫丫丫。


经过工作人员的帮助,丫丫现在的状态非常好,看到有这么多小朋友来看望自己,丫丫也很开心,在小桌子上即兴表演起了“熊猫十八掌”,如此难忘的时刻,也惹得同学们拿起手机对着她就是一阵猛拍。趁这个机会,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党高弟老师也给同学们讲授了关于野生大熊猫的很多知识,让同学们对于大熊猫的了解又增进了不少。
 
 
中午,同学们来到了凉风垭保护站。在这里,同学们徒步参观了保护站,对于保护站为保护野生大熊猫,改善栖息地内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做鲜花标本。通过给鲜花摆出各种特别的造型,再将其粘贴、固定在玻璃容器内,每一位同学都收获了自己DIY制作的独一无二的鲜花标本。
 
 
 
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充实的一天,也是比较辛苦的一天,但是只要有收获,我们都不怕吃苦,努力学习,绝不负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