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特色课程 Characteristic Courses

秦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科考研学Day5:研学汇报 六个课题十二分的惊喜

信息来源:道尔顿新华公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9-05-1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19-05-10)今天,是道尔顿学子在秦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科考研学的第五天,也意味着此次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前面四天,同学们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团队以及动植物老师,昆虫、地理等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对保护区的功能与科研、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秦岭珍稀动植物、秦岭昆虫世界、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现状、社区居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等等课题分别展开探究和调查。

参观人与自然博物馆  珍爱自然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为帮助同学们将这几天所学的内容更好的串联起来,更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知识点,补充不足,上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党高弟老师引领同学们参观了佛坪人与自然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只庞大的、栩栩如生的秃鹫标本,翅膀展开足有两米余。“秃鹫为什么会秃,是它自己不爱美吗?谁能告诉我原因?”党高弟老师的一个提问,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博识的道尔顿学子马上举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其常食腐肉,头要经常钻进动物腐尸内进食,如不秃则影响其生存。对于这个答案,党老师比较满意,随后给出了更具体的解答,因为秃鹫的这个习性,它不能像其他的禽类那样,长出漂亮的头冠或者羽毛,因为进食时如果头上的附着物过多,容易沾染上不干净的东西,气味随风扩散可能引来更多竞食者,另外对它自己也可能带来更多感染细菌的机会,不利于生存。

“其实,你们看到所有动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都是跟它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它们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党高弟老师给同学们总结道。


比如,大熊猫的视力特别差,是因为长期在密林里面进食,导致视觉功能的退化,但与此同时它的听力和嗅觉也变得更敏锐了,同时,因为野生大熊猫的消化道特殊和吸收率较低,本来竹子的营养也不高,又导致它一天时间内,需要更多的时间(53%)来进食,其余时间更多的则是选择休息(45%),能够玩耍的时间当然就很少了(2%),因此,可以说野生大熊猫还能存活至今,“懒”是它们的秘诀;而羚牛,大多数时候选择在高山的悬崖峭壁上活动、进食,则是为了躲避天敌虎、豹和豺,同时也可以磨掉它们蹄子不断生长的角质层,为了获取更多的矿物质,它们有舔盐的习性,经常在山洞岩缝舔食崖盐;金丝猴,鼻孔几乎与面部平行,俗称“朝天鼻”,这是对高原缺氧环境适应的结果(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同时也是它们名字“仰鼻猴” 的由来,它们一身金色的毛发,看似很漂亮,却印证了“颜值高智商低”那句话,在灵长类动物中,金丝猴是智商最低的,仅有70左右,而猴群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一年12个月,每个月份进食的区域都有区别,基本是随季节变化垂直迁徙;看似美丽的朱鹮其实是“怂包”,它的主要天敌是蛇和鹰,为了躲避天敌,它选择与喜鹊、乌鸦一起做邻居,因为这两种鸟类都不畏惧蛇和鹰,可以为朱鹮提供保护,作为代价,朱鹮则会捕捉一些小鱼去讨好它们……


世界上第一只棕色野生大熊猫丹丹

通过党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同学们一下子将“秦岭四宝”各自的特点、生活习性、生存依赖环境等内容牢牢掌握了。在这里,同学们还见到了世界上第一只棕色野生大熊猫丹丹的标本。随后,大家跟着党老师的脚步,继续参观、学习博物馆内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将这几天学习到的各种内容给很好的梳理了一遍。

完成学习手册 手工创作昆植标本工艺品

中午享用过午餐之后,同学们立即投入学习状态,根据这几天来的研学课程,补齐《自然记录与学习手册》中尚未完成的内容,这也是对他们此次科考研学的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跟前几天的情况一样,同学们都写得很认真,有不太清楚或者模糊的地方,通过询问老师、与同学探讨等方式很好的完成。


创作昆植标本工艺品


完成学习手册之后,是大家手工创作昆植标本工艺品的时间,利用蝴蝶标本、干花、干树枝、胶水、玻璃罩等原材料,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昆植标本工艺品。

小学部:保护站归来 收获满满


 
 
保护站内的小学部同学们,一早起床去检查了他们昨天架设的红外线相机,发现还是有收获的,拍摄到了一只豹猫以及两只红腹锦鸡。看到相机里面野生动物的影子,同学们也是争相传看,毕竟这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晶。


植物拓染手工创作

随后,同学们还进行了植物拓染的手工创作。将一张亚麻布铺在平整的桌面,再将各种想要拓染的新鲜植物铺在上面,最上面则铺上一层塑料膜,然后用银行卡或者是硬币顺着叶子的脉络由内朝外一遍遍的刮,直到刮破植物的细胞壁与细胞膜,使其显色元素均匀印染在布上,再晾干,就成了一幅幅漂亮的植物拓染作品。看同学们这些漂亮的作品,你是不是也想拥有一幅呢?还有同学即兴创作,画上大熊猫之后,再进行植物拓染,出来的作品更为别致。


下午,在初中部哥哥姐姐们精心制作他们的工艺品时,小学部的弟弟妹妹们则结束了他们在保护站的研学旅程,开始徒步穿越森林,准备乘车前往县城一起汇合。这一路上,还遭遇冰雹+暴雨,但是他们表现得非常坚强,一直坚持到底。在佛坪县城与初中部的哥哥姐姐们汇合后,他们也像回到了家一样,在这里有热乎乎的姜汤,还有那么多熟悉的亲切的面孔。

研学汇报总结 六个主题六个惊喜

晚上,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党高弟老师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秦岭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珍稀动植物分析等丰富内容的讲座。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梁启慧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梁启慧老师则对同学们这五天以来的表现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总结,他对同学们在科考研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素质予以表扬,认为这是他带过的所有学生团队中表现最好、素质最高的一个团队。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不仅勤奋学习,并且能够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向专家们提出问题,这是他最为欣慰的。梁启慧老师也祝福道尔顿学子们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再接再厉,成为国家栋梁之才。随后,梁启慧老师还向道尔顿学子们赠送了由他所著、亲笔签名的《秦岭有生灵》,并与党高弟老师一起向大家颁发了“熊猫守护者”志愿者证书、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态探秘荣誉证书




五天的科考研学之旅即将进入尾声,也是同学们总结、汇报、分享小组课题成果的时候。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六个小组按照之前各自抽选的课题,分别准备课题学习内容。确定课题主题之后,小组长组织成员分工,相互合作,最后再汇总。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综合小组成员的智慧,补全其他人疏漏的地方,短短的两个小时,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课题方案,在最后的结营仪式上进行汇报和分享。

通过这几天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都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课题汇报时,他们也显得非常淡定从容,每一组的课题都不一样,每一组的汇报也都充满亮点和惊喜,相关知识信手拈来,甚至一些细节描述的准确性和幽默程度,让师生们印象深刻。


第一组是初中部的羚牛组,分享的课题是《秦岭的形成及地理区位》。成员们跟大家分享了“大秦岭的形成”,“古生物的出现与发展”,“秦岭之地理分界线”、“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并与现场的师生们一起思考“佛坪自然保护区给动物带来了什么?”通过思考,把大家一起带进主题,呼吁珍爱自然,保护自然。


第二组是小学部以魏韵为组长的小分队,成员们以“秦岭四宝”为例,探究秦岭珍稀动物。他们与大家分享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的各种知识,还给大家讲述了关于“秦岭四宝”的很多故事,引人入胜,台下的同学们也为他们送上了阵阵掌声。


第三组是初中部的熊猫组,分享的课题为《探究大熊猫栖息地生存状况及珍稀植物》。因为这几天的科考研学几乎都是围绕这一块的内容开展,所以成员们对于其中的内容也是烂熟于心,讲起来更是得心应手、非常专业,再加上与现场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他们的分享不仅博得了大家的好评,也获得了带队导师们的表扬。


第四组是小学部以晁玉珊为组长的小分队,成员们分享的课题为《秦岭昆虫世界》。成员们首先表示,这一次的研学,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思想,并对此行专家团队的敦敦教诲,导师们的深切关心表示感谢!随后,他们向大家介绍了这几天通过诱捕昆虫以及研学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昆虫,让大家了解到,昆虫几乎无所不在,有些人很怕它们,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它们的习性特点,就会发现其实它们是很可爱的小精灵,很多昆虫拥有的一些特性对于人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实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组是小学部以周子竣为组长的小分队,由三位成员上台,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了《保护区功能与科研》,内容主要包括森林巡护、动物监测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大熊猫粪便样本收集与红外线相机的监测内容。通过亲身经历的森林巡护与假设红外线相机的体验,同学们的讲述内容非常专业和深刻,引发大家的共鸣。


第六组是初中部的朱鹮组,分享的课题为《保护区与原住民社区经济和谐发展》。小组成员通过“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人类行为对食物链的影响”、“人类生产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对动物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其中的内容,并抛出问题:如何解决矛盾?人与自然如何共处?引领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并发出倡议: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同学们在台上举止文明有礼,发挥自如,磊落大方。他们的表现也获得了专家们的肯定,用梁启慧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超乎我的想象!”通过五天时间的科考研学,每一位成员都从中收获到在学校、在书本上难以获取到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一段如此珍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程,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刻骨铭心,也希望道尔顿学子们能继续保持这种一丝不苟、刻苦研学的心态,用所学提升自己,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