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新闻 School News

行走· 研学day3: 青春年少,从不惧山水迢迢

信息来源:道尔顿新华公学 信息提供日期:2021-05-12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青春年少,不惧山水迢迢。

赴南海、赴曲阜、赴香港、赴敦煌、赴美国、赴日本...自道尔顿办学以来,“行走·研学"课程一直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往年研学包括"自然科考"与"人文行走"两大类。

今年,学校为孩子们规划精品路线,开启研学“+”模式,形成1-8年级不同主题的研学行走之旅,打造有质量、有态度、有全方位教育意义的“移动课堂”!

前两天,道尔顿8个研学团队行走在烟雨江南、戈壁沙漠、古村栈道、红色基地、瓷器之都、自然世界之中...顶过烈日,冒过大雨,真是"又盐又甜"。

孩子们在参观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汲取新的养分,在考察、探究、设计、动手实践与反思中进行“体验”与“体悟”,进一步培养“独立、责任与合作"道尔顿品质。

今天,我们继续当日行,当日看,当日思,当日悟!

 
二年级

品碉楼文化 赏岭南风华

文丨赵阳  摄影丨陈柯颖 老师
 
 
你看过电影《让子弹飞》吧,知道它取景地在哪儿吗?道尔顿二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告诉你,在开平!



在那里,有一座座碉楼屹立在绿油油的麦田中,与蓝天交相辉印,一阵风吹来,麦田麦浪滚滚,孩子们想:要是秋天到这里来,一定是金黄一片吧。

在碉楼与田园间,孩子们追逐着,像是在童话城堡里那般美好,今天的研学之地,开阔眼界又深感舒心。



碉楼是集居住、防御与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走近碉楼,孩子们看着碉楼主人的照片,聆听着他们保家卫国的历史往事。
 
碉楼内,导游们指着一处笑着对孩子们说:“这里面可是以前藏枪支的保险柜哦!”可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吊到嗓子眼儿,争先恐后地想探个究竟!



站在碉楼的阳台上,望向远处不同样式的碉楼,真是壮观啊!这里已经被列入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师生们一路行走,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这中西融合特色的艺术长廊气息,心胸开阔,安然美好,这,也是旅途的意义吧!

 
三年级

人文圣地 泰山相邀

文丨王维姑  摄影丨三年级 老师


穿上汉服,女生红色,男生蓝色,都古典庄重!老师们为女生们梳了一样的发型,一致的格外儒雅,今天师生们终于要去观摩圣人孔子故居——尼山圣境景区了!


这里是孔子的出生地,孩子们去参加了拜师大典,穿汉服拜孔子礼敬先师,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欣赏金声玉振演出,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手段相结合,打造一场极其震撼、绚烂的文化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牢牢地烙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岱庙融合了“儒释道”的建筑风格,孩子们在这里了解岱庙的建筑只是及背后文化,中国帝王的封禅历史与封禅文化。


最有体验感的是岱庙“露天书法博物馆”的临摹作品了!孩子们先听工作人员讲解石刻碑拓,泰山石刻碑拓技艺与中华拓制技艺同步,形成了点、按、擦、揉四法,并通过代代传承形成了技艺的独特手法,它能清晰完整地再现石刻的风貌及神韵。
 
碑拓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要耐住性子,亲自发挥道尔顿“技艺特长”,临摹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饭后,师生们晚上观看封禅大典实景演出,演出通过古代帝王对泰山封禅、祈福活动的艺术提炼,呈现秦、汉、唐、宋、清五朝六帝封禅泰山时的祈福场景,学生了解一场气势磅礴具有中华民族核心精神的文化演出,这真是一场视觉上的文化盛宴。

明天师生们将挑战五岳之首——“泰山”,期待你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年级

人文江西 红色之旅

文丨向冰心   摄影丨四年级 老师


人文江西、生态江西,经历了两天边行边学边悟边反思,领略到了江西浓浓的社会、自然与人文气息。今天,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为之崇敬的红色江西之旅。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远赴此行,今天值得一观看的第一站当然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了!


馆外,同学们看见了一位位课本中熟悉的革命英雄塑像时,纷纷停下来,敬礼。进入馆内,孩子们拿起笔,紧跟带队老师,一部详实的革命史生动的展现在孩子眼前,行走的课堂让孩子们扩充了大量课外知识库,一本本笔记本上收获满满。



四年级的孩子还是军事迷,来到南昌军事装备展示中心当然兴奋十足!中心设有轻武器展示馆区、陆军装备展示区、空军装备展示区等,展示的军事装备主要由12架飞机、36辆坦克及火炮、100多件轻型武器等,孩子们直呼大饱眼福,意犹未尽。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映山红》、《红星闪闪》等一首首红歌响彻在从南昌到井冈山的各个车厢,驱车5个多小时,四年级到达了孩子们内心里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此时已经夜幕降临了。

夜晚7点半,会议厅里孩子们一个个坐直身板,陈钢教授的井冈山红色故事大讲堂准时开讲,关于毛主席、朱德、陈毅等革命先辈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意犹未尽。如陈钢教授所言: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首歌;它壮怀激越,余音绕梁; 井冈山的斗争,是一首诗。它隽永含蓄,回味无穷;井冈山的斗争,是一幅画。它浓墨重彩,光耀人寰。

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历史的课堂,红色的课堂,永远的井冈山精神。


五年级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文丨宋爽  王莹  摄影丨五年级 老师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带着对烟雨江南的憧憬,孩子们早早从梦中苏醒,早饭后出发前往第一站——拙政园。

刚进园中,孩子们便被浓浓的江南园林吸引。不久,空中飘起绵绵细雨,不似大雨滂沱,不会闷热黏湿,凉爽中蕴着一丝浪漫,烟雨蒙蒙中的拙政园,犹如从唐诗宋词中走出的水墨画卷,粉墙黛瓦、吴侬软语,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拙政园之行,同学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故事、建筑风格、每个亭台楼阁的功用和名字的由来……导游叔叔还延伸了曹雪芹的故事、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故事等等,引经据典,引导孩子明古通今,孩子们跟着一路讨论思考,听得津津有味。



当走到玲珑馆“玉壶冰”时,孩子们不觉一起背诵起《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将语文课堂上积累的诗文灵活输出在课外,朗朗诵读声充满茂林修竹之间。

下午,天气微晴,孩子们抵达周庄,一进到古镇大家便被水乡的美景迷住了。

“为什么叫做水乡啊?”“他们出门全部坐船吗?”“中国还有别的水乡吗?”
 
研学导游耐心解答孩子们接连不断的问题。


周庄虽没有大城市那么金光璀璨,却别有一番情趣。伴着船夫悠扬地方小调,小船儿沿着河道缓缓前行,两边红灯高照茶馆茶香飘荡,酒馆里谈笑不断,举杯欢庆,共赏明月。穿过座座小桥,小镇的一切变得那么温馨,让久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倍感放松。
 
在这里,这里听闻“张厅”与“沈厅”的故事。来周庄,两厅必看,“张厅”大厅轩敞明亮,陪弄幽暗深长,小河清澈见底,花园闲静素洁,墙壁玲珑剔透,洁白如雪,一派标准的明式建筑,桥边道尔顿的少女们坐成一排,也有的坐在长廊边,或开怀地笑,或甜甜地看向远方,清澈的脸庞透着浓浓的古典气质,与这一派明式建筑融为一体!


“沈厅的原主人沈万三可是明朝首富,也是朱元璋眼中吸食穷人血肉的首恶...”转移至沈厅,研学带队导游又开始讲起另一个故事,沈厅则是周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全明式建筑,红木家具,富丽堂皇,几百年风雨也无法撼动沈厅的辉煌,五年级孩子都善闻善讲历史与神话故事,上下五千年经典传奇能牢记于心,娓娓道来,听起这样的故事,自然是津津有味。
 
江南美景是绿,研学主题是“红”,晚餐后,一起来听一听饱经风霜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救中国的故事。解放军政治学院教授、研究员张风鸣老师给师生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党史”课,讲起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陈望道作为知识分子对时代和民族的思考,讲起了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张人亚为党的事业英勇牺牲...他们,都是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不息奋斗甚至英勇牺牲的英雄!


张风鸣老师还与孩子们进行现场互动,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党史、悟思想,是走“红色研学之路”的意义所在。
 

六年级

走进瓷器之都 探秘徽派文化

文丨李馥漫  摄影丨唐金爽 老师


“品得春茶一口鲜,胜似人间四月天。”

六年级研学团队今天走进的是一个绿色清新的茶世界!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师生们走进谢裕大茶博物馆,领略传承千年的茶文化!


背一篓阳光,披一抹朝阳,采撷新绿的芬芳,满载童年的欢畅。

在云雾氤氲的高山茶园中,在工序严谨制茶室里,在目不暇接博物馆中,在浓郁芬芳的茶馆里,体验采茶,制茶,知茶,品茶的过程,贯穿于采,炒,揉,烘,泡,品与道的深度体验,孩子们寻茶香,品茶趣,见证一杯好茶的诞生。



在品茶时需学习敬茶礼,学生们以右手端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着老师,甜甜地说到:“老师,您辛苦了!请用茶。”喝着学生亲手奉上的茶,老师的心里如同一股清泉流过。
 
漫步徽州府署、古城墙、聆听古城的人文故事;

浏览陶行知纪念馆,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

游历牌坊群,七个牌坊八个故事,感受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

行至鲍家花园,观赏上百万盆的盆景艺术

行在徽州古城各处,一路上无时不能体悟到历史的厚重感。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师生们对唱黄梅戏经典片段,起转承合、淳朴流畅,丰富的表现力惹的,全场拍手叫好!真是充满“诗意”、“曲艺”的惬意之行!
 
 
七年级

逐梦湘鄂 铭记历史

文丨韩宇  摄影丨季彧 老师


孙中山先生,以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中山舰,七年级师生有幸见到了!它正陈列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那里正是师生们武汉之行的第五站。


在陈列厅内,一艘参与过护国护法运动,护佑孙中山逃避追杀,见证先烈宁死不屈,誓死抗争的军舰矗立在师生们面前。舰体伤痕累累,甲板残破不堪无不诉说着百年前那场战斗的惨烈。
 
1938年,中山舰在武汉金口江面巡航,遭遇日军6架敌机围攻,中山舰全体官兵毅然反击,无奈寡不敌众,包括舰长在内25人壮烈牺牲,中山舰也沉没在金口江的碧涛之中。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它所经历的曲折航程和创立的不朽功绩,它的传奇经历,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丰功伟绩,其斑驳的伤痕,也展现了抗日英烈为国捐躯,铁血悲歌的革命精神。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怀着对25位先烈的缅怀,七年级师生们在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为阵亡将士敬献花圈,在纪念碑下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朝气蓬勃的声音响彻云霄,传承先烈们英勇无畏,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告慰着先烈的英灵。



晚饭后,我们来到了千亩湖,南湖的一个附属小湖,晚风风徐徐,湖边漫步,师生们感受这座城市的悠闲与惬意,感受刘禹锡笔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美景,很是快哉!
挥别武汉,师生们即将奔赴岳阳,那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与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岳阳楼正等着他们。
 

八年级

走进陇原大地 叩问华夏文明

文丨冯立业  摄影丨张浩然 老师


“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敦煌清晨有些凉意,同学们全身武装,迎着初升的太阳向沙漠戈壁“行军”。



“戈壁滩,寸草不生,在这里,你只有两种选择:死亡或者征服......”,导游一席话让有些困意孩子们惊醒过来,这是“战斗的一天”!

“不会,我们可以征服它!我们会治沙!”来自新疆的刘率贤率先打破同学们的惊讶,导游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同学们的好奇心也跟着被调动起来了。
 
一望无际戈壁荒漠,放眼望去真是影视剧中见过的——不毛之地,同学们来到直线距离敦煌1200米的研学地点——敦煌“麦草方格沙障”治沙地。
 
此地的环境究竟会有多恶劣?“这片荒漠,治沙人走了70年,大概有114万个麦草方格沙障。”麦草方格现场指导老师邱飞说,他曾在国内首档聚焦敦煌的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敦煌 》中担任麦草方格现场指导老师。
 
在戈壁滩中行军几公里的同学们在治沙员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个一个“麦草方格”。生活在南方的同学们无法想象,这苦寒之地的治沙人从古至今默默守护人类宝库敦煌莫高窟,靠的这样一种信念与坚守。


“治沙”工作并不轻松,对于从未在此生活的少年们是一次挑战,他们摩拳擦掌,两人一组开启道尔顿合作模式,每组持起2.5公斤重的铁锹,在治沙员老师指导下,花方格,铺草,切入...,十几分钟后,一个个麦草方格就诞生了,与“沙”为伍的同学们满满的成就感,旁边的游客竖起大拇指点赞。

莫高窟,你了解多少?当导游问同学们以往如何了解到莫高窟时,孩子们把文综学科说了个遍,都市里长大的孩子,能将书本知识当做行囊,身临这座艺术瑰宝感受中华文明,真是太难得了!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历经一千多年,共开凿700多个大小不一的佛洞,佛洞里绘有壁画和彩塑,虽然经历多年洗礼却还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莫高窟特级讲解员李亚萍老师带队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莫高窟历史文化,进入一个又一个洞窟时,同学们赞叹起古人的能工巧匠的智慧。
 
“老师,你看,那壁画是你以前教我们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画作从书本“跳”出来,出现在眼前,这让冼莘博同学非常惊喜,迫不及待地与历史老师分享。

“我想多年以后,像这样的场景应该依然可以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吧,这就是道尔顿倡导的“体验”学习的重要性吧!”冯立业老师倍感欣慰
 
《又见敦煌》情景融入式演出项目把师生们的思绪带入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深处,张骞、班超、索靖、张芝、大汉解忧公主......那些英雄们都已深埋在滚滚黄沙之下,“他们,都是为了那赤子之心——国与家,责任和担当。”蔡佳慕同学眼泪婆娑。


八年级师生以书为纲,去亲身感受真正的人文历史,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入骨髓。在这里,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鸣沙山,月牙泉......,这些都将成为道尔顿历史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学团队领队、地理老师焦燕玲主任这样写道:“千古变局努力不曾放弃,千年文化遗产积淀自信,千年辉煌铸就佛教圣地,千年智慧惊艳古今世界。”


每天的研学结束后,孩子们都会在房间里总结与反思当天行程的收获,教学管理中心主任李金龙老师说:道尔顿的学生行走研学时一直谨记并从认真去贯彻道尔顿“独立,责任,合作,反思”的原则,他们在学校是道尔顿的骄傲,在社会中,更是!

期待明天,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