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新闻 School News

行走·研学尾声:守望 归途

信息来源:道尔顿新华公学 信息提供日期:2021-05-1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位校长的身影,一群家长的身影,守望着,守望着,孩子们回来了,研学顺利圆满了!

昨晚 7点,我们安全接回了走向中华大地远行四面八方研学的第一批孩子回家,时隔三日,如隔三秋!你们疲惫的笑脸告诉我们:此行,劳累,此行,值得!

归途中,除1-2年级的其他6个研学团队的师生们,思绪又飞到了行走的路上...


一年级

探访古村遗迹 传承百年工艺

文丨郑老师  摄影丨一年级 老师


听说此次行走·研学要坐高铁、看舞狮子,还有黄飞鸿、叶问...这可把一年级的小朋友乐坏了!这次旅行,除了带队老师外,张莉校长亲自陪同,陪孩子们感受广东佛山的当地文化。


高铁前往佛山的路上,孩子们的大眼睛应接不暇,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要问为什么?行前,老师们给孩子讲解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普通火车,高铁,动车,磁悬浮列车...深圳高铁的工作人员们为孩子们开通绿色通行,孩子们秩序且有礼貌,展示了道尔顿小少年的精气神儿与礼仪风范!



研学第一站——佛山祖庙。在这里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醒狮表演,他们披上闪闪发光、威风凛凛的狮皮,为他们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舞狮。两对狮子,一红一黄在激昂的鼓声中翩翩起舞。狮子来到学生中间,和孩子们打招呼,宝贝们纷纷摸狮子头,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你摸了狮子头会有鸿运当头!醒狮表演最精彩的是高桩醒狮,狮子爬上5米高的细细的高杆,还有梅花桩醒狮表演,狮子在梅花桩上飞跃,翻转。表演结束了,孩子们的掌声也如同轰雷一般响起。



走进黄飞鸿纪念馆,在这里我们领略现代武术的意义,我们走访叶问黄飞鸿,明白中国武术人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回家的孩子们依旧回味起黄飞鸿的武术招式,不禁忍不住翻起跟头学得有模有样,并齐齐在研学总结大会上秀出精彩!
    


研学第二站——南风古灶。此窑炉口向南,因名“南风灶”,是石湾陶瓷生产技术进步的里程碑。在这里,师生们领略古代制瓷的流程以及精湛工艺,了解瓷器的两大类——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体会匠心精神,他们动起小手,在研学作品中设计了精美的瓷器。

在回校后的总结大会上,每个孩子都对研学中的行为举止、活动表现与研学感受进行反思与分享,他们从行走在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年级

品碉楼文化 赏岭南风华
   
文丨魏国俊  摄影丨魏国俊陈柯颖 老师


沉浸幽幽古思  感受浓重质朴古风!

道尔顿新华公学二年级的人文行走课程主题主要围绕“烙印家乡”展开。本周,二年级的师生们走近广东新会小鸟天堂,观察到了在一棵“独木成林”的榕树庇护下,各种小鸟是如何在这里平静、幸福的生活,深刻体验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生共生的关系。而在开平碉楼,这一片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里面,师生们自由行走,感受阳光倾洒、风吹稻浪的惬意,也在古朴肃穆的碉楼群中,倾听那历史的沉吟和诉说,穿越时空,思考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带着这样一种思绪和情感,我们今天走进了位于番禺的宝墨园和沙湾古镇.

据资料记载,宝墨园初建于清朝末年,最初是包相府,是奉祀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地方。曾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1995年重建,是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的大型岭南文化山水园林。

行走于宝墨园内,让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是园内那似乎怎么也走不完的回廊和两旁怎么也看不完的锦鲤。原来全长1000多米的“千象回廊”,随地形高低曲折起伏,按建筑布局而建,连通了园内绝大部分的景点,并且回廊两旁还伴有设计巧妙的活水系统,依托这个系统,整个园区内的水渠都是互通循环的。所以,尽管水渠里面养了数量巨多的各种锦鲤,但渠内的水却非常清澈。这个精妙的设计正应了那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宝墨园内,尤其让师生们感到震撼的是一座两层高的赵泰来艺术宫。赵泰来先生堪称“捐赠痴人”,据统计,多年来他无偿捐赠给祖国的文物藏品数量多达6万件,总价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在赵泰来艺术宫里面主要收藏了他捐赠的各种青铜器、玉器和陶瓷艺术品。其中一楼陈列的主要是古代铜器,包括从商、周、春秋、战国直到明清时期,品质则包括古代食器、酒器、水器、乐器以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种佛像、人像和动物像等。二楼则陈列的是各种瓷器和玉器,400多件陶瓷艺术品琳琅满目,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陶瓷史。师生们行走其间,不仅被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所震撼,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所自豪。



此外,在宝墨园内,二年级师生们还欣赏了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在如此震撼的作品前,我们是真自豪啊,必须留个影!


带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师生们驱车来到了同样位于番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古镇。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古镇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包括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也是长盛不衰。据了解,古镇街核心区居住人口目前大约有1万多人,原住民占了60%左右,这也是沙湾古镇人文环境的一大特色。
 
走进沙湾古镇,虽然商业气息仍扑面而来,但更让人恋恋不忘的是古镇透出的无法遮掩的浓厚人文气息。一条条宽窄不一的巷子里,饱含历史的青地砖、绿青苔,让人似穿越回历史的岁月里,随时可以触摸到那沧桑的往事。屋檐滴水,水声清澈,击退人的浮躁,让人沉浸在那幽幽古思里,不愿自拔。带着这悠悠情思,走进那一座座曾记载多少宗族盛世光年,刻画浓墨重彩的宗祠,曾经的繁华与故人已不在,留给后代是不尽的沉思与缅怀。历经八百年岁月洗礼,沙湾古镇依旧不失风范,让走进来的现代人感受到那浓重、质朴的古风。而这,正是我们人文行走的意义所在。


在沙湾古镇,有一所宗祠让师生们驻足停留,它就是留耕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村的“庐江咛道”,为沙湾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于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 年),数百年来历经劫难,屡毁屡建。现时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按明制品官家庙的有关规格,先后共花了17年时间扩建而成。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的夏鼐老先生参观后,曾评价留耕堂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 
 
在留耕堂前,设有一个非常大的水塘,师生们还仔细研习了这种堂前置水塘的巧妙布局。原来,在传统民居风俗中,祠堂前设水塘是至关重要的。古人特别讲究“宅前有水,宅后有山”的依山傍水、阴阳调和的风水格局,认为水塘能“蓄财”,能给整个宗祠带来财运。此外,门前有水塘也是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比如洗衣洗菜、农田灌溉、禽畜饮用,甚至预防火灾等都离不了水塘。再者,水塘里面还可以养鱼、种荷花等,到了年关岁末,挖出来的莲藕,打捞上来的鱼还可以分给宗祠众人。简直是“一塘多用”,何乐而不为。


三年级

人文圣地 泰山相邀

文丨肖际斌 刘璇  摄影丨三年级 老师


早就听闻中国汉文化中的五岳,泰山雄、华山险、衡山秀、恒山幽、嵩山峻,山东一行,泰山的雄伟壮丽三年级师生们岂能不观?

“终于要去爬泰山了,我一定要多吃点,吃饱点,才有力气爬山”。终于等到爬山日,前几天孩子们总好奇地问泰山多高、有多险,有多壮观?真是期待、担忧、兴奋状态来回切换。



不学史,无以阅天下!徒步游泰山,必先做足功课!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还没到泰山脚下,孩子们已经向研学导游了解其“前世今生”。徒步登山,一路观古建筑群,四处可见碑碣石刻,师生们忆起观看“封禅大典”时的壮观场景。


解读泰山,还可以跨学科研究。中国五岳地理常识也是需要了解的,登山的意义不止于风景,还有风景背后的人文意义,在这里,意义非凡的是那些泰山石刻。游览途中,师生们还偶遇了每日辛勤工作的挑山夫,“他好辛苦,我们不要乱扔垃圾,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要保护好祖国的山水。”孩子们心疼又懂事地说。

一大半的孩子就健步如飞地跟着前面的领队老师往上登,其间开启道尔顿互助模式,相互背书包,相互拉一把,相互鼓励加油,在疲惫不堪是就给自己立个小目标——完成100个阶梯休息一次,就像在学校里那一次次小目标的积累一样,师生们都成功登顶了!挥汗如雨的红扑扑的脸颊上写满的是——挑战成功的成就感。



一览众山小,方知格局大!大自然的伟大是用眼睛看与用心悟的,社会人文的美妙也是要用心体验的。

带上小黄帽, 背上小书包,去尝试在家校无法体验的传统技艺——皮影戏!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皮影戏基地,师生们的脸上写满了“太神奇了”!今天就是要亲自体验、制作、表演皮影的!


一人操纵,一人伴奏,皮影戏的艺术表演形式大多孩子只是在电视上见到过。山东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至今有2000年历史,而泰山皮影,距今也有600年历史。
 
在观看了皮影戏《蛙鹤与龟》故事斗志斗勇的场面时,孩子们被没有台词的表演 ,却有着栩栩如生应有尽有的小动物的动作形态深深吸引。四大名著中的选段《武松打虎新传》和《东坡先生与狼》 的故事也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好看极了,孩子们忍不住跟着皮影老师的指导,随着音乐上台表演一番。


“驴皮的饱和度好,透光性好,是做皮影的最好材料之一。”皮影人造型简朴,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多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传说,这也是三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语文知识了,这回还能亲手制作皮影,体味一番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
 
孩子们在道尔顿艺术课堂中心灵手巧,做皮影用树脂材料代替皮制作流程也相对简单些。从剪、定型到安装钉子固定拼合,孩子们细致入微又不亦乐乎,多难得的一次体验!爸爸妈妈的礼物就这么愉快地定了!


研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晚上,孩子们晚餐后分小组激烈展开讨论,梳理研学手册上的内容,在研学尾声做精彩的汇报分享,孩子们几天的游学从书本照到现实,踏着祖国大地,感受地方文化特色外,更深刻的是知识的积淀、意志的磨练与艺术审美的培养,研学+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体能训练+艺术修养,是行走的目的,也是成长的宝贵财富。
 
 
四年级

人文江西 红色之旅

文丨周志涛   摄影丨四年级 老师


蓝军装,映山红,闪闪红“心”别样红!多好看的“小红军们”队伍啊!

四年级研学团队带着一颗“崇敬与缅怀之心”。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前进。

陵园依山而建,绿意森森,青山埋忠骨,烈士永不朽。


队伍最前方两位同学小心翼翼地抬着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敬献的花圈,师生们庄严地走进神圣的陵园,沿石阶上方走,便是纪念堂。
 
步入瞻仰大厅,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在镌刻着毛主席亲笔书写“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字的纪念墙前脱帽肃立,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鞠躬致以深切的怀念。


花圈上,是道尔顿的绿,革命的红和烈士爱国纯粹的洁白。二楼的吊唁大厅,四周的墙面由黑色的大理石镶成,庄严肃穆,15744位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刻于石上,震撼且有力量,孩子们听讲解员讲起他们的难忘历史。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中的碑林上,有138块由老首长、老红军、书法家、社会名人题词的碑刻,仅听讲解员讲了十多块的碑刻背后的历史往事,孩子们都大受感动,这里有100多个故事,那时候的中国和现在一样的是,一定都被中华人民深深爱着。碑林的一旁,映山红正伴着晨曦朵朵盛放,此刻孩子们心中颗颗红色的种子也如映山红般在这岭上开遍。
 
往陵园最高处,我们仰望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瞻烈士之碑,忆救国之伟业,俯瞰井冈山之景,赞叹祖国之繁荣。


第二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相比孩子们的学科教室博物馆,这里真是另一方天地啊!孩子们观看视频中的革命序言片,聆听老师口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身临实景去感受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苦跋涉,全方位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伟大和壮烈。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不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吗?作为90后的李晓宁老师在此情此景唱得如此动情!红歌广场,当然是要唱出“红歌之火”的,孩子们从《映山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唱到《闪闪红星》《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的,我们,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说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孩子们真的太熟悉了,来到井冈山毛主席故居,师生有着格外的亲切感,井冈山精神是历史书中的重要篇章,尽管初中阶段才能深入学习,但孩子们无不深受其影响,记录在研学手册上,算是最有体验感的预习了!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这里是黄洋界保卫战所在地,黄洋界保卫战的精神所在就在入口,清晰明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四年级师生铿锵的朗诵声回荡在山间,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和关注,《西江月·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两首诗词大概就是毛主席对后人的最温暖的激励!孩子们也在营旗上,写下对党和国家的诚挚祝福。


满山的绿意,不禁让人想起现代诗《绿》,路过一片爬山虎墙,孩子们惊叹道:“还真是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周志涛老师有些惊喜,那是他给孩子们讲的课——《爬山虎的脚》。


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前进之路,是一条在不断奋斗、反思与发展中的前进之路!道尔顿少年的成长之路亦是在在责任与独立中反思的成长之路,在结营仪式的小组汇报中,同学们回顾此次红色之旅的深刻印象、反思与收获,评选出8位优秀营员。

与井冈山的落日惜别

心中的那抹红色将永不腿色!


五年级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文丨刘井瑞 权永敏  摄影丨五年级 老师


看过化工大剧《大江大河》么?那也是描写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奇书,主角宋运辉说:“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五年级研学团队此行的“振华重工”,就有着《大江大河》的影子,他们,也必将不会辜负这个时代!


车缓缓驶入厂区,蓝天白云之下,一座座颜色各异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巍然屹立,构成了东海口长兴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集装箱起重机被誉为“全球贸易之臂”,只要世界上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有振华生产的起重机在作业。孩子们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原来,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制造啊!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重工业,师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拼装集装箱起重机乐高,拼装难度虽然不小,但STEM项目做得得心应手的道尔顿少年从来都是无所畏惧爱创新的,分工协作很快大家就出成品了!道尔顿学子们的动手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去上海,一定要去东方明珠看看,外滩的夜景、游船、灯光,真的会让人流连忘返!这是师生们来到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真实感受,东方明珠电视塔犹如一个巨人,矗立在岸旁,镇守着长江的入海口,清澈见底的江水中倒影它的身影。身在塔顶,同学们透着玻璃俯瞰,另一片大好山河真是壮观!晚上,璀璨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色。灯光闪烁,犹如天空中的一颗颗繁星,闪烁着光芒。



上海晚上夜景的迷人尽在夜游黄浦江的师生们的眼里,站在甲板上,吹着江风,微笑的脸颊怀着温柔与惬意。岸边流光溢彩的灯光映射着大上海的美丽风光,开阔了视野,舒畅了心情,孩子们大赞这次研学真是赚了!


伴着阴雨绵绵的天气,孩子们看到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五星红旗依然格外醒目,他们肃然起敬的敬上少先队队礼,他们清楚地知道:这面旗帜是革命先烈洒热血的红。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两次淞沪抗战的主题纪念馆,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形成“馆园合一”、“文绿结合”的模式,馆内陈列的文物发人深醒,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同学们阅读墙上的文字,重温历史,牢记历史,铭记历史。
 
研学前,老师布置学生们观看电影《八佰》,四行仓库今天终于见到了!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聆听着老师的讲解时,孩子们忆起电影片段,鼻子总酸酸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纪念馆这两面墙上刻着所有四行壮士的名字和军衔。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八百壮士”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带着对革命先辈们崇敬与行走的不舍,此次研学接近尾声。虹桥机场,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等待班机到来,意外的是,航班因故取消,师生们今天被滞留上海。

“我们好想回家”“我想妈妈”是他们内心的声音。

“太好啦!又可以玩一天了!”

“耶耶耶!咱俩今晚又可以一起睡了!”也是他们真情实感。
 
老师们忙活开了,为了航班,学生与突如其来的夜晚四处奔走着...最近爸爸妈妈的朋友圈打趣着,他们对老师千万个放心...



很快,在老师与研学旅行社安排下,孩子们很快住进酒店,被香喷喷的饭菜吸引了,今晚的上海,依旧很美,他们还评出了研学最佳学员。酒店里,同学又玩起了游戏,拍掌的、讲笑话的,笑声一片...


六年级

走进瓷器之都 探秘徽派文化

文丨左雪飞 耿楠   摄影丨唐金爽 老师



“国瓷情·徽州梦”!徽州的清晨敲醒了一群师生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眼睛的时候,又要与这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告别了!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着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周杰伦的《青花瓷》最能代表六年级研学团队的此行与此心。
 
“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漫步于“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同学的眼睛都来不及抓住它的美,她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朦胧渲染,好一片徽派特色!师生们走近她,呼唤她,感受她,细品她,这座山林野趣与水乡风貌奇特的牛形村落,村落民居各家门前潺潺流水,水道相连,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南湖书院有很多个寓意不同的厅堂楼阁,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祗园... 国学老师大师汪老师带师生们一探究竟,在这占地6000平方米的古书院中,领略传统徽派的文化气息,也领会到教育的源远流长。


徽笔,如果孩子能自己做一只徽笔,那是多珍贵的体验!没想到杨文笔庄之行就圆了梦!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的制作技艺相当考究,仅一只笔头制作就有近百道工序,油脂,梳毛...孩子们体验了一些基础工序,感叹中国传统记忆的博大精深,小小的毛笔,浓浓的国粹,杨文大师为孩子们的笔刻下姓名,便是六年级师生们的专属了!



见过清明上河图,有没有听过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行至屯溪老街,弥漫在雨后空气里的是核桃酥味,传来的是街市的吆喝声,这里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粉墙黛瓦,店铺林立,保留着中国最完整、最具宋明清时代传统风味格局的步行街市,也是展示徽文化的窗口,这步行街可把孩子们馋坏了,大声吆喝:“哎呀,终于可以给爸爸妈妈买特产了!”研学在外,不忘家人,初心本心,分享同行。
 
这几天,置身于古老的徽派建筑之中,一草一木皆风景,一砖一瓦尽沧桑。在每个节点感受历史,在每条古朴的街道感受文化气息,六年级的“走进瓷器之都 探秘徽派文化”主题人文行走综合实践课程进入尾声!


这几日,师生们走访了瓷都景德镇,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观赏几千种陶瓷精品、感受青花瓷的素雅清新;
 
走进篁岭,闲庭信步宏村的九十九巷,漫步棠樾牌坊群,体验经典的徽派建筑,探访徽商的发展历程,感受“忠孝节义”的徽文化。
 
走过大街小巷,依山傍水的古村落,近距离了解前店后坊的商铺模式,领略徽州古村的人文,处处是景,步步如画;
 
采茶、制茶、品茶,走进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黄山毛峰、祁山红茶、太平猴魁......历经艰辛茶路漫长,方有茶香弥漫,闻名天下;


参观徽州古城,走访屯溪老街,杨文笔庄求学制笔,戏台学唱黄梅戏,沁润在徽文化之中,走近这座古城,感受文化氛围,体验“一府六县”的风土民情。
 
这几日,除了美化了眼睛,也成长了身心。12345五个队伍听口号在八秒钟内整队,纪律意识与自觉意识可谓足足到位,道尔顿“独立、责任、合作、反思”品质也步步落实。
 
最后一站,又是一个给爸妈买礼物的好时机!师生们驱车行至我国首家糕饼主题文化博物馆—徽州糕饼博物馆,老字号代表品牌胡兴堂!你懂的!


览百年徽州糕饼民风食俗、观徽州烧饼百年技艺、尝各色美味徽州烧饼、试百年徽饼DIY体验,孩子们利落地洗好手、戴好围裙,小糕饼师们在听取专业讲解后,开始捣鼓面团、梅菜肉馅儿、蜜水和芝麻,揪面团、压成薄片、填充馅料、捏成包子状、按压成饼、刷蜜水、撒芝...,孩子们直呼:做个饼,听讲解千头万绪,做起来千百工序,太不容易了!

真吃上热腾腾的徽饼时,却又乐得只顾吃了!

“我们坐的是复兴号,比和谐号的速度要快40km/h”,六年级的知识储备都是能张口就来的。他们聚在一起,分享研学感受,总结行程得失,深深向老师鞠躬:谢谢您,您辛苦了。


老师们相信,研学,只是知识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学习片段,带他们开拓新视野,未来,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开启独特而迷人的下一站.....

 
七年级

逐梦湘鄂 铭记历史

文丨韩宇  摄影丨七年级 季彧老师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洞庭湖与岳阳楼终于迎来了道尔顿七年级的学生。


一身楚服以“丽”为美,红黑黄三色相搭的服饰让七年级的孩子们看起来格外儒雅端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师生们身穿楚服步入屈子祠,在屈子祠正堂进行屈原祭祀大典。庄严的音乐响起,师生们鞠躬行礼,执香上前祭拜。
 
屈原是学生们心中崇敬的历史英雄人物,在参观屈子祠时,师生们回顾了屈原忠贞爱国,坚毅不屈的一生。在屈子书院,师生们学习吟唱楚辞《九章》之《橘颂》,更深刻地感受屈原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伴着古曲,师生吟唱《橘颂》。倬熙同学说:游完屈子祠,我明白“人的一生要有理想,否则就是行尸走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一生的志向就是强大楚国,让楚国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因此他的一生始终坚持着美好的德行。这种家国大义、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的。
 
遥望浩浩荡荡的洞庭湖,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雄壮气势,岳阳楼下,师生齐诵《岳阳楼记》,细细咀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岳阳楼上,我们倚着栏杆,忆古论今,歆浩有言:千百年来,变的是岳阳楼的建筑风格,不变的是岳阳楼上历代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而后,师生们用画板画下了岳阳楼的四柱三层,飞檐盔顶。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师生们来到“青螺”之上,就是那座“君山岛”。这是个天然氧吧,沿路有龙王庙,湘妃庙,湘妃墓,龙涎井......在一处高台,一起观洞庭湖,真是水天相接,水天一色,每一个学生都不由的心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念头。


再不忘那篇《橘颂》,犹记得齐诵《岳阳楼记》,我们穿着楚服,在浩浩荡荡地洞庭湖看看这祖国的波澜壮阔与壮丽山河......
 

八年级

走进陇原大地 叩问华夏文明

文丨八年级学生 陈维佳 温潍冰  赖俊儒 刘思颖

摄影丨张浩然 老师



天刚蒙蒙亮,从敦煌往西去,处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点上,这里就是阳关,五月初,这里一朵花、一抹绿也没有。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中,一群少男少女们着各色汉服,他们好似古画中人,仿佛穿越时空拨回大汉。这些“古画中人”就是道尔顿新华公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今天的他们将前往边塞地区,一览大汉王朝雄风,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宝马嘶风人渐远,隐隐歌声戛玉。行走这两天,师生们来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古城、玉门关和能拍出绝美大片的张掖丹霞。

“能否拿到阳关通行令,就看到各位的能耐了。”一位身材魁梧,着一袭汉朝盔甲的守门将高声喊道。
 
“答不上来的同学,不能进去。”这一声令下,同学们顿时鸦雀无声,纷纷排好队,开始绞尽脑汁回忆的汉朝历史知识。


 
“回答正确,通关!”一声高喝响彻古城,同学们顺利通关。过了关卡,看到了汉代的烽燧,而今不过是一座墩墩山,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站在玉门关前,同学们吟咏起流传了千百年的诗句,此时的我不由得在心里发问:这里就是玉门关?眼前的阳光,因为地域的辽阔显得有些刺眼,只见一片宁静又寂寥的荒漠上,一方废墟样的建筑物肃穆地耸立着,这满目的苍凉却是如此熟悉。
 
“玉门关...玉门关...”此地在我的脑子里盘旋很久了,能不熟悉吗?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曾经的我们透过一句句古诗去触碰远去的岁月。面对着茫茫戈壁和眼前残缺又显得厚重的土墙,想感知历史留下的那份沧桑,但我不知道的是,此刻,刺眼的阳光早已滑落我的肩头。


丹霞,我们来到了如诗如画的张掖七彩丹霞时,惊叹不止,这里是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中国彩色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造型最丰富的典型。

连绵起伏如波浪般的丘陵,镶嵌着一条条丝带似的白、黄、青、灰……纹理交错,色彩斑斓,沟壑深邃,像是上帝不经意打翻的五色油彩,又像是一曲充满节奏感的交响乐。


晚上,同学们齐聚敦煌研究院,研学团队特意邀请了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专家、资深石窟讲解员宋淑霞女士来给师生们讲课,这位在敦煌研究院守了20年的老师, 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敦煌研究院的艺术价值与守在这片艺术瑰宝的非凡意义。
 
阳关的穿越之旅,玉门关的古诗词之行,张掖七彩丹霞的绝美,敦煌艺术价值的探究...研学行程满满,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前一天在敦煌研究院,后一天到敦煌博物馆。博物馆的四层包括两汉展厅,魏晋展厅,唐代展厅,元代展厅与清代展厅,序厅里,师生们观看了敦煌古代大事年表,周边文物分布图和主题壁画临摹,聆听敦煌那些年的故事,我们的思绪也跟着飞向那辉煌的古代。


“这是当敌军兵临城下,十万火急的时候,才会点燃的。”研学讲解员指着一个很大的汉代积薪说。在一个展厅内,同学们看见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端坐着——傅有宏老师,敦煌简牍书法传承人,敦煌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敦煌边关简牍陈列馆馆长,敦煌写经传承人。他带领我们亲子制作汉简,我们按照方法,开始尝试这种古代的书写方式,田亦妍同学的作品给老师盖完红印后,也称赞道:“写得很好!”
 
师生们又马不停蹄赶往敦煌莫高学堂,学习临摹壁画,更层次学习和领略敦煌艺术文化。指导员关燕茹老师性格开朗大方,讲解风格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品读敦煌故事。


同学们开始认真调色,临摹,在泥板画上涂上喜欢的色彩,并将自己的“最佳作品“向同学们展示,讲解创作思路,赢得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临近研学尾声, 八年级团队领队焦燕玲主任和冯立业老师认真地总结了同学们的“敦煌之行”,有苦有笑,忆苦思甜。独立自主,无畏向前的的研学态度是是初中部学子最美品质。

“历史的天空充满无限的光辉,千年的岁月沉淀厚重的记忆!古老大地璀璨了诗和远方的美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恰似故人相遇!”焦主任深情表白这片无垠的沙漠与历史的天空,这里留下的,是道尔顿学子的敦煌精神。
 
再见,迷人的这里的一切都与沙漠有着颇深渊源的缘分,这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粗旷的阳关和玉门关,高朗明媚的天空,朴实纯粹的敦煌人....你们在历史的长流里,终将伟大。

走出校园,让自然与社会成为课堂,走到鲜活的生命中去,走进历史的长河中去,走进自然与社会融通的世界中去,道尔顿的行走·研学课程实现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合作协同、亲身体验、自我反思、汇报分享的形式拓展视野、增进学识、锻炼意志、获得成长。
 
深夜12点,夜已深,校长和爸爸妈妈们依然守望着,守望着归来的大巴,守望着归来的师生们....
 
道尔顿校园的寂静与临行前一样,突然被打破,研学的第四波孩子因飞机延误,几经波折终于到家了!各路爸爸妈妈们先给老师拥抱,说一句:真的,太辛苦了,谢谢您。

接过孩子的礼物与行李,爸爸妈妈好久没有拥抱你了!


还在路途中的研学团队,老师们时时照顾着孩子,时时联系着家长,时时向家里报来平安......

我们,一直等你们平安回归!